构图是摄影最为基本也是考验功力的技能。就像武学大师练招式,构图能力也可以一直磨练,没有到顶的说法。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三分法。
还记得中学美术课老师教的怎么画苹果么?每个苹果都一样直直均匀放在画面中是不好看的。三分法构图(Superb Rule-of-Thirds Photography)是指把画面横向和轴向都均分为三份,把拍摄主体放置在某一个三分之一的交汇点。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通过取景器观察景物时,不妨想象着把画面划分成三等分。线条交叉处就是安排趣味中心和其它次要景物的地方。当然这条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趣味中心不一定要正好在交叉点上,但大致得在那一带。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通常被认为是最强烈的;当然,左边三分之一处有时也用来安排趣味中心,这要根据画面怎样平衡而定。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
......
自从苹果推出IPOD、IPHONE和IPAD以后,以简洁的系统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个按钮甚至没有按钮的接口,若非这样就是不懂设计。越简单越好似乎变成评判的标准。
在知乎上看到有这样的一个提问:为什么专业相机的操作界面 (UI/UX) 一直没有颠覆性改变?。对于绝大多数不追求专业的相机用户来说,记录生活是他们首要的目的,不会过多得挑剔画质和效果。因此简单易学的界面和干脆利落的操作是这些客户无可厚非的选择。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抱着骑自行车的心想要装开飞机的B,还嫌飞机难开,这篇神文就是有力的回击。Roc Ho (.NET/前端/iOS/Mac开发、UX、摄影、后期特效、3D动画、吉他、神经学)图文并茂的解说看起来酣畅淋漓,发上来大家一起瞻仰一下。
其实大大小小的相机,功能和原理差不多,用法也大同小异。所以不管什么品牌和型号的机身菜单再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到熟悉的人上手拍摄。虽然我们常说懒惰是技术革命的源动力,但不能把自己的懒转嫁到对产品的怪罪上。连光圈和快门都不懂的人,没有资格要求相机一键拍出赏心悦目的照片。油润感、空气感和德味这些词汇都是有B格的,甚至连糖水片这样被圈内表示LOW艺术格调的东西也不是随便拿张mm照片就算是了。
借用原作者的话:请拯救你的懒惰,不要责怪世界的繁杂。请正视你自己的无知和愚蠢,不要推卸因为不会用而产生的自责烦恼和愤怒。
......
大多数情况下,简洁构图是摄影构图的原则。这是因为,如果画面中的影像过于繁杂,主体就得不到突出,画面显得杂乱而无吸引力。简洁的构图方式是摄影构图的最基本原则。简化背景、减少被摄体的数量、统一色调等,都是简洁构图的基本方法。
简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想办法让你照片主题具有最强的视觉吸引力。一个方法就是选择简单的背景,这样不会分散观众对主题的注意力。我们最常看到了日系的小清新作品大多用非常简洁的构图,以简单的背景突出主体,最常用的是用大光圈虚化背景,让画面更加干净。
认真的摄影者工作时十分注意简化构图,确保取景器内没有冲突的被摄主体或相互干扰的主题。他非常注意照片中那些可能削弱主题的因素。照片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元素都应该帮助烘托主题,背景不能分散对被摄主体的注意力,而是应该成为不可或缺的构图元素。这里有一些你可以尝试的方法。
......
这是早前在西安交大兵马俑BBS站摄影版看到的一个帖子。感谢 lighting 站友关于构图学习的帖子,受益匪浅,转载供大家一起学习揣摩。
“构图”一词源于拉丁语,其本来意思为结构、组成或联结,而在摄影中则是指画面的安排,确定画面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整体。这也就是摄影者为了表达思想内容而创造的整个造型结构,其中包括光与影,线条与色调等造型要素的组合。
摄影构图大师布勒松曾经说“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间的联系。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眼睛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正如对绘画作品一样,对待摄影作品,我们也是将它当作整体来观看和感受的,而这个整体,我们只需一瞥便可把握。在摄影作品中,构图实际上就是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由于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构图是不可能事后补上的,不可能作为一种补贴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后设想。换句话说,构图必须具有必然性。”
......
2008年,通过译言网站来到 Jim Radcliffe 的 Leica D-LUX3 作品相册。可以发现这位仁兄用卡片机拍摄的照片竟然如此出彩。构图简练,主题突出,色彩简单而凝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Jim 同学已经把卡片机的功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来了。今年再回头再去欣赏 Jim Radcliffe 的网站,发现那里有不少其他型号便携相机的,包括几年前的 Leica X1,以及最新发布的 Fuji X Pro 1、Fuji X10等。不管大感光芯片还是小DC,无论能否可换镜头,Jim Radcliffe 都能够把这些非单反的相机性能压榨到了极致。
Jim Radclifee: I am an amateur photographer with no asperations of ever being a “Pro”. My interest in photography began while I was in my teens and that was a long time ago.
都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也就是先把钱用光的艺术。当然,剑宗和气宗到底哪个更强,网络上一直都有论战,而且永远不会有答案。倒是有一个笑话:人像摄影前辈陈冠希老师说“摄影界的境界,你们玩器材的永远不会懂”。这固然是网友们演绎的,但归根结底,要想拍出吸引人的照片,还需修炼内功,不要总怪罪于器材的优劣。让我们再次回到译言翻译的 DPreview 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徕卡。
......
[Para Sempre 按] 对于现在渐渐扛起社会大梁、为人父为人母的八零后来说,我们都是在制式教育中长大,从小就被灌输“这个应该、那个不应该”。在三岁以前可能还有人问起长大了想干什么,但到小学以后这个问题又基本上不再被提起。每每在回忆时,感慨万千的多半是高考的成绩、毕业设计等等,除了将来混口饭吃的考试,少有自始至终的爱好。在这样的价值观中,我们多少人有过激情的青春?
这里说的激情和放荡不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做一些从电视和电影里看来的叛逆,而是勇敢得追寻自己的快乐。对我来说,最自由最青葱的年华已经过去,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及早发掘自己的摄影爱好、没能敢爱敢恨;现在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念、想法、还有对摄影的喜爱都是在研究生阶段形成的,可那时青春已经走向尾声。你呢?如果时光倒流,会想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回忆?
我很庆幸在本科毕业的日子里,能够和好朋友一同拍了一些相对不那么正经的留影,算是一点欣慰吧。青春是短暂的,扎堆的朋友也不可能一直聚在一起。如果像 Theo Gosselin 这样能够留心并拍摄流逝不返的黄金岁月,多年以后无论大家分享还是独自欣赏,都是让人愉悦和感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