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国耻
《南京!南京!》的画面和配乐是不错,但看到后来怎么都觉得别扭。本来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电影,可惜它讲述的是一个全中国人民都未曾忘记的严肃的历史事件,有了这顶帽子,不上纲上线都不行。
陆川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坚守中国士兵的悲壮、难民遭遇的凄凉、甚至还画蛇添足加上日本兵的良心发现。后者大家在网上骂声一片,说偏离事实。我觉得就立意来说,这没什么,可惜影片多线条展开,实在不能为角川的自杀铺垫再多镜头。结果就是观众虽看到角川的自责和不爽,但好像他也没到痛不欲生朝自己脑门开枪的地步。于是影片的结束不伦不类。加之那些带些炫耀式的镜头,以及最后声势浩大又认认真真的日军攻陷南京庆典,我有些恍惚,似乎觉得日军好酷。甩甩头,不对啊,怎么会这样,冷静。
相比之下,《钢琴师》作为类似题材的电影,讲述一位犹太钢琴师怎么在二战中逃过一次又一次屠杀,最终在德国军官的帮助下坚强得活下来。虽然没有丰富的战争场面,但营造的绝望氛围比《南京!南京!》要到位得多,让人喘不过气来,敌对双方的人性也更为柔和与合情合理。
最后再回到南京大屠杀事实。这是所有中国男人的耻辱。我不觉得让还健在的受害者掀开胸膛露出伤疤去要求日本人忏悔、要求他们赔偿有多么光彩,这好像是在继续煽自己耳光。强者欺凌弱者是自古之道。假若中国曾经在日本大肆屠杀,我会暗地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不会有丝毫羞愧之处。道理如此,又何必去期待日本人所谓的悔悟。有骨气,练好了本事,也去剐人家两刀。
在国耻面前,我们要一丝不苟舐舔它的苦涩,绝不忘记,也不求怜悯。
在残酷、血性和投机的时代,哀歌一不小心会唱成赞歌,陆川迷迷糊糊间有些迷失了自己。
对一个投机惯犯,你也太留口德了点。骂这种人不会损RP的。
另,居然更新了
另外,中国永远不会把屠城作为国家荣誉的。
这是由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而成的。公义的。或者说反面一点,这是天朝的面子问题。
自古以来,无论哪朝哪代,无论对内对外(广义的内),凡是屠城杀俘的,必受主流舆论谴责。
甚至我觉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攒RP的,虽然没少经磨难,却没有像其他古国一般断根。
突然。耻辱让一些愤愤不平的人再次义愤填膺!
周作人在日本留学见到了一群不明耻辱的中国学子。这又反映了什么?
他弃医从文。给盲目的爱国青年指明了方向。然而,麻木的人永远麻木!
对于这部片子我没有什么很强烈的看法。这类题材的片子也已经过去。他想表达的。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起不了什么响应作用。这就是悲哀的事实!
我可以感觉到:满教堂的南京市民为什么会对5、6个日本士兵投降。
对啊,是多么的懦弱!
我可以感觉到:唐先生为什么会出卖线索。
对啊,是多么的无耻!
甚至我可以感觉到:角川为什么会自杀?
对啊,是多么的愚蠢!
黑白的色调。是不是暗喻过去了?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无论那个时期。懦弱&强势
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也会投降
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也会出卖
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也会自杀
同时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也会反抗!!!!!!
人。!~
-_-,南瓜同学说的完全两码事。
我和AK讨论的是陆川导演完全没必要用角川的自杀去强调日本人的良知发现,因为他们是不会忏悔的。
没人骂抵抗的中国士兵,没人骂出卖的唐先生,没人骂投降的难民,甚至很少有人骂角川这个角色。大家骂的是陆川导演同学。影片里面日本士兵杀人干净利落,冷酷堪比X战警,看起来还有点小帅,很难找到凶残的影子,真不知道陆川是在表扬还是抨击。
嘿嘿,南瓜你瞎激动个啥嘛。。。
要不是看在你是南瓜,早就把你这看帖不回贴,或者看不懂原帖的行径狠狠讽刺一顿了
你说的一点不错 陆川一不小心就成了黑泽明
说白了就是这么一种景象:
日本主流舆论明里或暗里地为侵华为南京大屠杀歌颂,
他们很自豪能攻陷中国首都,他们很自豪能在中国首都屠城。
而今天,中国出了个导演,他觉得:
日本人中 可能 会有人忏悔,可能 会有人因为杀人而感到难过,可能有人因为自己杀人了而难过地自杀。
于是,他就自作主张地替日本人忏悔了,替日本人把兽性转变为人性了。
“我们首先要把日本人拍成人”,才可能让电影大卖,才可能在国际上获奖……
MLGBD投机分子。
话说南京人看到这种片子难道不会本能地反感吗?
队长同志。。我知道你们在讲什么。
只是我不知道我们都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批判!如论他拍的怎么样。都是一个历史。对于这种类型的片子。最好的就是不要多说话。因为好坏都是一个耻辱!
人。。都是一个样子的!
再问:台湾为什么会亲日?
这边也有啊。。。
贴过来:
谁跟你说那是历史了?那是人陆大导演在YY,在瞎猜。这种拍法就会导致这种后果,很多时髦的80后期90后们会觉得当时的日本军队真的有一大批角川,他们不喜欢屠杀,他们为大屠杀忏悔。。。
至于他为啥敢拿大屠杀来开这种玩笑,就是瞅准了你们这种心理:“对于这种类型的片子。最好的就是不要多说话。因为好坏都是一个耻辱!”没人敢评论了,好坏都没人敢说了,因为他站在一个虚拟的高点上。批判,就可以把你打入某一个范畴。这就是所谓投机。跟《可可西里》似的。丫就是一个投机惯犯。rp大大得低啊!
另外,既然知道我们在讲什么,那为什么还继续自说自话呢?如果你想讨论战争中人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另开一个帖子慢慢探讨。这个帖子,只是针对陆川,而已。
台湾亲日?日本殖民台湾50年,能不亲日吗?
你想说明什么问题?是说日本也可以执行怀柔的殖民政策?也可以让人民亲日吗?想间接阐述日本人还是有角川这样的人,陆川还是没错的嘛?
写了一段答复,想想还是等你回答了再说吧
转载一小段,请认真看 :
……因此,我认为,《南京!南京!》与以往的表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于它的核心意图不在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更不是为了煽动仇日情绪,而是表达在导演看来具有更高价值的反战主题。
问题在于,对于整个二战,对于越南战争,对于伊拉克战争,反战这个主题或许是一个具有更高的人道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主题,但是对于30万无辜民众遭到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残酷的屠戮的南京大屠杀来说,反战,是不是有些流于轻浮了?
假如,那30万亡灵此刻就站在我们面前,沉默着,看着我们,我们真的还会有勇气对他们说:你看,日本人其实也是人,他们虽然是侵略者,虽然不该杀你们这些身无寸铁的男人,不该强奸你们这些身世清白的女人,但是,他们其实也良心未泯,他们自己其实也挺痛苦的,他们甚至都痛苦到了必须自杀的地步。……我们这些艺术家,我们这些电影人,我们真的能够确认我们有如此勇气对面前的30万亡灵说出这番话?
反正,我是不敢。
我有敬畏之心。我不敢如此狂妄。在受难亡灵面前,我不能够有任何看法,任何主张,任何主义,任何我个人的认识。
否则可能就是大不敬。
退回1937年的南京。类似于角川饮弹自尽这一幕,曾经在当时发生过吗?如果发生过,发生过多少次?陆川导演以做资料扎实著称,据称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查阅了很多资料,那么我特别想知道当时到底有多少日军官兵是因为对屠杀的残酷实在不堪忍受而自杀的。此前我也看过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或许没陆川导演多,但说实话,我不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时,很少一部分日军士兵确实有过不愿意杀平民的自我陈述,但是,这种意愿远远没有强烈到痛感活着比死亡更艰难,深感必须自杀以获得灵魂的自我救赎的地步。更普遍的情况与影片中描述的角川的心理情感轨迹是相反的:开始时不敢杀人也不想杀人,慢慢开始适应,后来开始享受杀人的过程,到最后就麻木了。至于后来有些老兵自杀,那是战争结束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原因也未必全都是良心不安。
既然如此,号称要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南京!南京!》,为什么却偏偏设计了这样一条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的叙事主线呢?为什么非要臆想出一个日军低级军官的心理挣扎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呢?
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可能导演认为这样处理更符合普世价值,在艺术上更有品味,层次更高,更牛逼(抱歉,我实在找不出更文明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心态,或者索性说是更伟大?)。如果非要说这算是人道主义,那么,我必须凭着自己本能的良知说:这是陈词滥调的人道主义,事不关己便作壁上观的人道主义。从纯粹的艺术创作角度来说,这是概念先行的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虽然这部影片突破了过去的某些固有模式,但同时也符合了当下的某种固有模式,展开的是当下主流价值观易于接受的某种格式化的想象。本质上,它仍然是一部概念化的作品,此概念化非彼概念化,但仍然是概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