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构图是摄影最为基本也是考验功力的技能。就像武学大师练招式,构图能力也可以一直磨练,没有到顶的说法。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最为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三分法。

还记得中学美术课老师教的怎么画苹果么?每个苹果都一样直直均匀放在画面中是不好看的。三分法构图(Superb Rule-of-Thirds Photography)是指把画面横向和轴向都均分为三份,把拍摄主体放置在某一个三分之一的交汇点。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通过取景器观察景物时,不妨想象着把画面划分成三等分。线条交叉处就是安排趣味中心和其它次要景物的地方。当然这条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趣味中心不一定要正好在交叉点上,但大致得在那一带。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通常被认为是最强烈的;当然,左边三分之一处有时也用来安排趣味中心,这要根据画面怎样平衡而定。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

You might not know it, but if you’re into photography, you might have noticed how better it looks than not following this rule in some cases. It’s the Rule of Thirds, a simple rule to be followed so that your subject is placed within a certain area of an imaginary grid, which splits your picture in 9 equal areas.

也许你不知道它,但是如果你喜欢摄影,可能你曾发现有时不遵守这一法则会让照片看起来更美。这就是三分法则(井字构图法),一条简单的法则,将你的图片划分成9个相等大小的区域,把你的摄影主体放在虚构的格子线的某一交叉点。

三分法易记易用,但也不是说需要严格遵守。用对称法拍出来的大片也是比比皆是,更别说黄金对称点了。所谓活学活用,我们学习摄影还是从老老实实最基本的一招一式开始,用数量换取质量,直到得心应手,突破常规也不是不可以的。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如果你想令主题产生一些动感,可以将其稍微偏离画面中心,如上图中的这位小艺术家。男孩中心略微偏上,但影子使得画面又平衡起来。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总而言之,主题居于画面中心的构图会产生静止的感觉,而主题偏离画面中心的构图会更有趣些。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非常重要的摄影构图三分法:在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以外时,可用三分法作为构图指导,如上图所示,每一个圆圈点都可以作为拍摄主体的位置。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画面分割还是要看画面本身,大体有三分之一的味道就可以了。

 

在拍照之前,先想象一下将整个画面纵横均分为三等份,得出四个交叉点,这便是良好构图中主体应处的位置。而具体将主体置于哪个点上则取决于主体本身和你想如何表现它。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我们将主体置于右上点,这样可以表现出阴影和那行将视觉引向海鸥的脚印。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灯塔位于右上点,因为其余部分的走势与画面布局相吻合。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在这张例图中主题控制得很好。你可以将主体置于栈道上任何位置,但根据三分法,目前的位置是最好的,而且这种构图在画面中为主体指出了明确的行进路径,从而产生悠远和纵深的感觉。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在主体移动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路径问题。通常要在行进方向的前方留下足够空间。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这就是后果:上图这位慢跑者看上去要跑到照片外面去了。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改变一下构图。将主体置于左下方,既符合三分法,又为主体留出了足够的移动空间。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又一张运动照片,重点就在于:要在运动物体的前方留出更多空间。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在画面纵向分割时也可应用三分法,上图中的船和地平线位于中间,给人静止和呆板的感觉。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让我们把地平线提高到上三分之一处并将船置于左边,记住,这里所说的不过是些指导性原则,如果你不喜欢这样构图,就换另外一种试试看。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像这样,把地平线降到下三分之一处。通常而言,在风光照中要把地平线置于三分之一处,而很少摆在正中。

 

摄影构图六原则图解–三分法

就像地平线最好不要在正中一样,纵向物体也最好不要摆在中间位置。例如,在左图中纵向物体位于中间,而右图中摄影者仅移动了一下相机,就得到了更有表现力的照片。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